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十章|把没有声音的光挂起来  (第1/2页)
    早上九点,邮差把一张熟悉的蓝纹明信片丢进信箱。    杏和一眼认出自己的笔迹——是一个月前写给「一个月後的杏和」那张。    >你今天还有把杯子洗乾净吗?    有没有录下一个声音?    如果没有,现在去窗边录三十秒。    然後记得回头看:    你在。    她照做:把杯子冲得发出清脆的玻璃声,推开窗,收下上午的风——自行车链条、远处搬货车「登—」的一声、楼上晒被单蓬的一下。    录完,她在汤巡手帐边角写:「声音瓶:回信提醒的三十秒?09:12」。墨水在纸纤里慢慢开,像把一个月前的自己和现在缝在一起。    ---    东京的中午,宿舍群组跳出一则公告:    交谊厅活动提案|《汤与声音之夜》    每人带一支「声音瓶」+一张「水面反光照」,现场轮播、现场分享。    由松川椿统筹/萩野日和协助流程。    「我先问。」椿把讯息同时丢到姐妹群:「可以用你们的三人条约当模板吗?会标注出处,不放任何含私人文字的页。」    杏和回:「可以,谢谢你先问。」    日和补:「我负责方法,把流程拆成三段:收件→播放→回收。每段加一条分享三问。」    椿很快贴上一张她画的流程图,圆珠笔把每个步骤都圈得乾乾净净。    杏和读到这里,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小小的想法:    ——那我们这边,也做个镜像的夜吧。    不是一模一样,而是把本地澡堂的东西挂起来:音档、瓶盖、明信片、与每个人的小小「在」。    她问阿姨:「我们能不能借柜台旁那面白墙?今晚想做个小小展。」    阿姨笑到眼睛弯起来:「我帮你找夹灯和麻绳。」    ---    下午三点,准备开始。    麻绳从墙的一头拉到另一头,像一条准备承重的肋骨;木夹子一个一个掐在绳子上,夹痕留下浅浅的牙。杏和把每一支「声音瓶」印成小小的标签——不播放内容,只写题目+时间,像在书背上贴索引:    邮局橡皮章的节奏?10:05    老水壶提醒我回家?14:32    早晨通学路的链条?08:12    盒盖轻轻盖上的声音?17:42    对街的风铃?21:07    旁边再夹一张「不含文字的反光照」——水、玻璃、cHa0Sh的地面、铺着白瓷的池边。    阿姨把两盏夹灯打开,光圈像把这些东西轻轻罩住。    她写了一块小小的说明牌,针管笔字很细:    >《把没有声音的光挂起来》    你可以带走一张影像、留下一支声音。    如果还没想好,就把「在」写下来,投进盒子。    公开展示三问:我要传达什麽?对谁?现在一定要吗?    这是她们刚刚新增的规矩,从东京那头递来,再落到这里,像一张两地通用的地图。    ---    傍晚五点半,有人先来。    是灰外套nV士。她看着那列标签,目光停在「老水壶提醒我回家」。    「可以今晚播一次吗?」她问。    杏和点头,先做一件事:「借我问:这支音,是要播给大家,还是只播给你?」    她想了两秒:「先播给我。」    杏和把旧手机接上小喇叭,音量只开到两格。钢壶启动前那一段安静,把交谈声都温柔地退後;第一声「嘶——」拉长,nV士的肩放下去一点点。    她笑:「谢谢。我决定把那张卡写上地址了。」    她从包里掏出黑笔,在之前的卡片背面补上两行:    >收件人:我自己    地址:河堤左边、风暖的那张椅子外加住家地址    她把卡放回投寄盒,这次不打算久放。「慢慢寄」的规矩还在,但她知道这封,已经想好路了。    ---    东京的夜,b这里先热闹。    日和把交谊厅的灯关掉一半,椿站在前面主持:「今晚不谈理论,只听在场。」    规矩贴在白板:    A风景可自由分享;    B道具不含文字可分享;    C含文字需先问;    D人像需确认;    E情绪用自己的语气;    F拿不准先问。    底下是一枚更醒目的贴纸:公开展示三问。    第一支上场的是某位学妹的「宿舍走廊风」,一阵轻,像有人把长长的裙摆往後拨;反光照是一张水洼里映出校门的照片。    椿收「反馈卡」时故意问:「你想传达什麽?」  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