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章|寄炼坊 (第5/6页)
此以後,只要他m0到这条线,他就能把今天的痛JiNg确地回想——记痛,是为了记法。 寄炼坊日子一日一日推进。 他学习火候三节启、b、收、水路二法内旋、外旋,背得最熟的是赵长老的三句老话:“基础先狠、火候得准、材料别惜。”“材料别惜”四字落在童子身上,意味太冷。每次赵长老说完,总有人被抬进第三缸——那缸上刻着“补方”,意即“用命补残”。 他开始寻找“补”的路。 路白偶尔来送簿,两人对一个三短两长的节拍,无需言语。阎寂让他在仓二门框上换了一根较软的木栓——木栓受cHa0会膨,膨了就卡,卡了就慢半刻。半刻很短,但在“拔人”与“躲”之间,足够多一口气。 他也开始做另一件更冒险的事:在磨甘草时不小心让半粒草末黏在自己的指背,入缸前抹在唇边。甘草不会救命,但也许能在药势冲上脑门的那一刻,打断一线。这线断一瞬,命便能接一瞬。 夜里,他翻簿,翻到一页角上有别人的指痕——不是赵长老,是外执役粗粝的手。那一页写着三个字:“寄炼坊”的上款,与外头矿口的采童令印记相同。两处的崩口,像两只在黑暗里暗暗碰杯的嘴。 灰落两界,他在心里写。 又一日,赵长老试他:“你觉得残方缺什麽?” 阎寂微一迟疑——不是因为不知,而是因为要给出恰好的答案:“缺‘活’。” “嗯?”赵长老挑眉。 “它只讲‘y’,不讲‘活’。炼T要y,但筋骨也要活。若不活,三境以後会断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