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燕离巢番外(14)(完)(3200+) (第1/2页)
之后的半个月里,燕娘在许绍的陪同下,拜访了不少官员。 那些和薛振有过私交的文臣武将,有半数可惜他的才g,同情他的遭遇,愿意出面说话。 兵部尚书贪财又好sE,一见到燕娘,立时惊为天人。 他碍着许绍在场,不好对燕娘下手,收下五万两贿赂之后,同意调出这几年的军功簿,为薛振美言两句。 燕娘做了她能做的一切—— 刚正不阿者,以道义打动。 贪财好利者,以财帛收买。 在燕娘的推动下,刑部、兵部、文武官员、凉州百姓……一GUGU力量迅速地凝聚起来,在平静的水面下卷起暗流,试图保住薛振的X命。 但燕娘无法揣测圣意。 不过是尽人事、听天命罢了。 刑部提审薛振的那几日,瑾哥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。 他天不亮就到牢里探监,一有消息,立刻赶回来报给燕娘。 燕娘和他正相反,越到关键时刻,表现得越镇定。 她甚至拿起许久未碰的针线,打算给自己绣几条新手帕。 深夜,瑾哥儿提着几盒蜜饯,来到燕娘所住的院子。 “母亲!”他的脸上带着喜sE,又不敢高兴得太早,嘴唇竭力往下抿着,“今天在公堂上,杨大人帮父亲说了不少公道话,和大理寺卿、御史大夫吵得不可开交。” “他们谁都说服不了谁,只能把父亲的案子交给圣上裁定。” “我听说这两天,有许多官员上书为父亲求情,连兵部尚书都说父亲‘小节有亏,大节无损’,是不世出的将才!” 瑾哥儿越说越兴奋,那双和薛振相似的眼睛亮晶晶地望着燕娘。 他压低声音,问道:“母亲,您是怎么做到的?” 在凉州的时候,别人都说薛振是了不起的人物,既能庇护妻儿,又能上阵杀敌,他深以为然,十分崇拜父亲。 经过这一遭历练,他逐渐明白,母亲才是这个家的主心骨。 燕娘温柔地笑着,拿起剪刀,剪断蜜饯盒子上的红绳。 她打开盒盖,看到一颗颗圆滚滚的青梅,神情微怔,问:“怎么忽然想起买这个?” 瑾哥儿邀功似的道:“父亲千叮咛万嘱咐,让我买给您吃,我跑了好几家蜜饯铺子,好不容易才买到!” “母亲快尝尝,跟咱们凉州的b起来,哪个滋味更好?” 燕娘拈起一颗青梅,送到唇边,细细品尝。 她一边吃,一边将自己这段时间的铺排和盘托出。 瑾哥儿已经长大了。 她应该将“过刚易折,慧极必伤”的道理传授给他,将这个藏W纳垢却又JiNg彩纷呈的世道,掰开r0u碎,讲给他听。 这是她用血泪悟出来的处世之道。 她希望她的孩子能够少走一些弯路,成为一个b她强大、b薛振善良的人。 瑾哥儿听得出了神。 他一直和燕娘聊到半夜,才若有所思地回到自己的住处。 也是薛振命不该绝。 他的卷宗刚递到新帝的御桌上,一份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就送进京师。 羌人来势汹汹,大肆进攻边关。 战事急如星火,刻不容缓。 新帝和兵部尚书、刑部尚书商议了半晌,决定重拿轻放,让薛振戴罪立功。 薛振从牢里出来,还没来得及和妻儿团聚,就穿上铠甲,奔赴战场。 这场战役,打了整整一年。 薛振回到凉州,和部下们勠力同心,Si守城门。 他熬到粮草即将耗尽,迟迟等不到援军,不得不做好殉国的准备。 这时,瑾哥儿亲自押送几百车粮草,解了他的燃眉之急。 这些粮草,是燕娘用剩下的银子置办的。 她将薛振的财物尽数用在他身上,自己一文钱都没留。 薛振手扶粮车,遥望着京师的方向,心中百感交集。 他当时困在牢狱之中,不知道燕娘是如何营救他的。 重获自由之后,他才从不同人的嘴里拼凑出来,燕娘做了多少了不得的事。 她谨慎、缜密、果断,温柔坚定,有情有义,令人敬佩。 她光风霁月,衬得他异常丑陋,异常卑劣。 薛振为自己当年的轻慢和欺辱而惭愧。 他给燕娘写了很多封信,或是忏悔,或是关心,或是报捷。 他把这些信件寄到状元府,如同石沉大海,没有收到燕娘的只言片语。 薛振不是蠢人。 他知道燕娘和自己的情分已尽。 她脱离了自己的掌控,又对自己恩重如山。 他但凡识趣一点儿,就该尊重她的选择,安安分分地消失在她的视线中。 可薛振总是不甘心。 薛振靠着瑾哥儿送来的粮草,一鼓作气,打得羌人落花流水。 战事告一段落,他回到京师,向圣上复命。 圣上没有升他的职,却免了他之前的罪,嘱他好好守护一方百姓。 薛振从g0ng里出来,拉着瑾哥儿,旁敲侧击地打探燕娘如今住在哪儿。 瑾哥儿报出一个地址,表情有些不安:“我可什么都没说,我没和您一同回京,不知道您是怎么打听出母亲的住处的!” 瑾哥儿从燕娘那里知道了很多旧事。 他虽然盼望父母和好,却不想违背燕娘的心意。 所以,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